乡村振兴·奋进泸水 | 党建领航拓“工位”,“家门口”就业促增收
开栏语: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,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”。近年来,泸水市笃行不怠、踔厉奋发,奋力书写乡村振兴“泸水答卷”,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“泸水画卷”,一幅幅美丽幸福的泸水画卷在泸水大地徐徐展开 。今天开始开设【乡村振兴·奋进泸水】融媒专栏,从产业发展、乡风文明、基层治理、民族团结、党建引领等方面,看见今日泸水发展焕发出的勃勃生机,挖掘乡村振兴泸水生动故事,解读乡村振兴泸水实践新路径!
泸水市以党建为引领,聚焦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难题,通过扩岗位、优服务、强保障,推动家门口就业工程提质增效,实现党建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。
在精准保障服务招商方面,泸水市秉持“服务重于招引”理念,通过常态化沟通、帮办代办、“专职常委包联”等服务举措,深化与珠海企业合作。在其推动下,泸水棒球“缝合车间”从5个扩容至 8个,工位由 325个猛增至710个,目前已累计生产棒球 184.49万个,月均产量 17万个。同时,落实场租减免、生产与就业奖补等政策,年内兑现各类补助超 250万元,实现企业发展与群众增收“双赢”。
多措并举稳岗扩容过程中,泸水市按需布局车间,新增 3个帮扶车间并扩容 4个社区车间,精准匹配“工位”与劳动力。针对工人特殊需求,灵活设置工时与 60个家庭工位。此外,实施阶梯式劳务补助,对优秀务工人员给予奖励,并建立“一老一小”关爱机制,解决工人后顾之忧。
就业保障一线实战成效显著。“产业就业创业组织化项目组”统筹协调,将棒球缝制技能培训纳入项目库,“以工代训”培训新员工 325名;“一个车间一个专班”的“施工队”下沉一线,完成 385个工位建设并投入生产;55名干部组成的“就业背包小分队”逐户动员,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。
如今,泸水市棒球车间带动务工人数从 308人增至 633人,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,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下的高质量就业新路径。
来源:泸水市委政策研究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