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助残日,你了解多少?

浏览量

01

助残日的由来



      全国助残日(National disability day)。是中国残疾人节日。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》第14条规定:“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,为全国助残日。”

    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》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,“全国助残日”活动即从1991年开始进行,每年都进行“助残日”活动。

2024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,主题为“科技助残,共享美好生活”。




02

设立宗旨


每年一次的“全国助残日”活动,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及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,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,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,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,其意义广泛而深远。

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会签下发“助残日”活动文件,不仅加强了文件的权威性,而且广泛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,保障了“助残日”活动在各地的顺利开展。通过协调有关部委、单位参与“助残日”活动,使各职能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,贴近残疾人,加大了政府各个领域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。

通过充分动员公共传媒积极反映残疾人生活,报道残疾人事业,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理解残疾人、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界朋友,利用各种传媒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道主义,在全国形成了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的热点,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。


03

全国助残日的意义


     1、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,是要唤起全社会支持残疾人事业,理解、尊重、关心、帮助残疾人,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,普及人道主义教育,同时也向全社会充分展现残疾人自尊、自信、自强、自立的精神风貌,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。

      2、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,也是为了普及《残疾人保障法》,使社会大众树立起学法、用法、守法、护法的意识,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,意识到关心帮助残疾人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,更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。

      3、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,也能促使民政、司法、教育、卫生、文化及政府的其他有关部门,检查和推进残疾人保障法的实施,推进残疾人教育、康复、就业、文化、福利、社会服务等事业的发展。


了解了这么多“全国助残日”的知识后,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?


助残小礼仪


我们如果和身体或者行动不方便的朋友在一起时,应该怎么和他们交往和相处呢?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助残小礼仪吧!




全国助残日

你的善意

你的鼓励

你的平视

就是最好的帮助!


第34次全国助残日口号



1. 科技助残,共享美好生活

2. 科技赋能 携手未来

3. 贯彻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 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

4. 平等、融合、共享 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

5. 促进残疾人较高质量就业 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

6. 推进扶残助残文明实践 营造良好社会文明风尚

7.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


什么是科技助残?

科技助残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,帮助残疾人克服身体障碍,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,实现社会融合的一种社会实践。这包括但不限于辅助技术、信息无障碍、远程医疗、智能家居等多个方面。科技助残的目的在于通过技术手段,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自主性、便利性和平等的社会参与机会。中国残联党组书记、副主席、理事长周长奎在北大工学院进行科技助残调研时强调:“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、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”。


关爱残疾人

残疾人是最大的少数群体,但是,残障人士却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,残障人士生活中的诸多不便,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残障本身,而是目前的无障碍设施不完善,以及人们的偏见与不理解,我们呼吁,关爱残疾人,让每个生命得到同样的尊重。

来源:央视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