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·奋进泸水 | “七个依托”擦亮泸水绿美底色

浏览量

开栏语: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,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”。近年来,泸水市笃行不怠、踔厉奋发,奋力书写乡村振兴“泸水答卷”,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“泸水画卷”,一幅幅美丽幸福的泸水画卷在泸水大地徐徐展开 。今天开始开设【乡村振兴·奋进泸水】融媒专栏,从产业发展、乡风文明、基层治理、民族团结、党建引领等方面,看见今日泸水发展焕发出的勃勃生机,挖掘乡村振兴泸水生动故事,解读乡村振兴泸水实践新路径!

泸水市紧紧围绕三年行动目标,围绕“绿美城市、绿美社区、绿美乡镇、绿美村庄、绿美交通、绿美河湖、绿美校园、绿美园区、绿美景区”9个方面的绿美行动,聚焦“谁来种”“种在哪”“种什么”“如何种”“如何管护”“钱如何筹”6个问题,按照“1+N”工作机制,全力推动绿美城市、绿美社区等各个绿美专项建设落地见效。

实施259个绿美建设点位,其中:绿美城市76个、绿美社区21个、绿美乡镇3个、绿美村庄121个、绿美交通22个、绿美河湖2个、绿美校园10个、绿美景区3个、绿美园区1个。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74.74万平方米,种植乔木18.06万株。

依托“绿美城市”建设打造泸水山水新城

三年来,新建或改建67个口袋公园、游园,共打造26个绿美社区(12个获评省级绿美社区),8个绿美街区、8条绿美街道及8条林荫路(部分与绿美街道重合)。累计增加绿化面积82.96万平方米,种植乔木11.25万株,绿地率达39.08%,绿化覆盖率约42.99%,城区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6.47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.79平方米,城市绿道长度11.24公里,万人拥有绿道长度约2.35公里。2023年度泸水新城获评省级绿美城市。

依托“绿美村庄”创建打造生态宜居乡村

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村庄建设合并推进、合并调度,一体化推进“千万工程”、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工作,把乡村绿美和学习运用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结合起来,助力农村人居环境、乡村振兴、乡村农文旅建设。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6.53万平方米,种植乔木19590株,建设美丽庭院5730个,共改造提升和新增小菜园1738个、小花园600个、小果园381个,村庄内增果增绿增花20105株(盆)。

依托“绿美校园”创建传递生态文明理念

三年内完成13所学校“绿美校园”创建工作(州属3所,市属10所)。2022年3所(泸水市民族中学、泸水市幼儿园、州实验小学),2023年6所(泸水一小、怒江州民族中学、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、泸水一中、大练地街道和谐小学、怒江州直二幼),2024年4所(鲁掌中学、古登中学、泸水二小、上江中心完小)。累计完成绿化面积2.3万平方米,完成种植乔木4000余株。2022年获评省级绿美校园标杆典型3所。2024年4所学校标杆正在申报。

依托“绿美交通”提升乡村道路景观效果

2022—2024年绿美交通规划为236公里,截至目前,共推进完成249.9公里40条,累计完成绿化面积29541m2,种植25461株。2023年结合泸水市“交通+旅游+产业”“四好农村公路”的建设标准等,针对改善交通条件提出以旅游公路为建设标准,重点打造年度示范绿美交通项目—阳坡公路,获2023年度省级绿美交通标杆典型。

依托“绿美河湖”推动水资源环境巩固提升

泸水市以实现河湖水清河畅、岸绿景美、人水和谐、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,以河(湖)长制为重要抓手,统筹协调河湖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需求,合理实施河、湖沿岸绿化及区域生态修复,实行负面清单管理,三年内因地制宜推进怒江干流(城区段)、怒江干流(大南茂至百花岭段)、怒江干流(大南茂至百花岭段2期)、怒江小沙坝服务区段、登埂河、瓦姑水库、板瓦水库7个绿美河湖项目建设。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.3万平方米,种植乔木3200余株。正在申报2024年怒江干流绿美河湖标杆典型。

依托“绿美景区”创建各具特色旅游景区

着眼服务全域旅游,以景区绿化美化为抓手,因地制宜打造绿美景区。按照“巩固一批、整治一批”的原则,分两个层级推进景区植绿补绿增绿工作,提升绿化品质,丰富绿化品种,提高绿化游憩价值,形成适应景观环境、游览需求和自然条件的绿美景区,使景区生态环境、景观质量、游览体验全面巩固提升。

依托“绿美园区”推进园区绿色高效发展

工业片区以改善厂区环境为目标,香料园区则以绿色香料为出发点和核心,实现全产业链发展。三年来,在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、老窝镇分水岭工业片区累计完成绿化面积67.82万平方米,完成植树15765株。

来源:泸水市委政策研究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