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倍志:群众的微笑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

浏览量

“我们在帮扶的同时,也希望大家更加努力,以后我们不再帮扶了,你们也能丰衣足食……”近日,在洛本卓白族乡金满村村委会会议室里,一场素质教育培训会议正在进行,驻村第一书记朱倍志又开始了他的“唠叨”,参会的是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,大家边听边记,全神贯注。

自从2022年6月驻村以来,这样的“唠叨”在群众代表会议、党小组会议上都会有。“要从思想上给村民们打‘强心针’,让村民们都有个良好的精神面貌。”驻村以来,朱倍志以扎实肯干、热心耐心的工作态度,积极助力金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

金满村共有76户346人。受地理环境和产业结构限制,金满村长期面临教育资源匮乏、劳动力转移困难、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。自2015年开始,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云南国际)定点帮扶金满村,朱倍志于2022年6月驻村,是先后选派的15名工作队员之一,也是云南国际驻村工作队队长。初到金满村,村干部便带着朱倍志挨家挨户了解情况,掌握村情民情。

“每个月我们都会入户,了解孩子上学以及村民就业、患病和刚性支出情况,并且在村民登记表上做好详细标注,随时关注,一旦发现村民遇到突发情况,我们都会及时跟踪、及时解决,确保不会发生返贫风险。”在朱倍志办公室的柜子里,整齐地放满了各种文件、材料盒,抽出一本村民登记册,每家每户的详细情况都标注得清清楚楚。

进入雨季,海拔1800多米的金满村常常迎来阵阵云雾,此时,金满村似乎成了一个仙境。这里降水丰沛,所产香橼口感甜脆、多汁,但因缺少管理技术,果子品质不高,产量和产值都上不去,没有销路,2022年起,600多亩香橼陆续被村民们砍了。

如今,砍去的香橼树又冒出了新芽,这次,村民们把新芽保留了下来。2023年6月担任第一书记后,朱倍志带领村“两委”将剩余15亩香橼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,向集团争取资金建设党员示范基地,协调专家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,首先让党员和村干部带头学习管理技术,并多方联系销售渠道,采取“直接采购+帮扶销售”相结合的方式,销售了6000多公斤,销售额33000多元,一系列举措,增强了村干部带领村民种好香橼的信心。

“现在卖了好价钱,老百姓个个都说‘哎呀!当时把香橼树砍了真的是可惜了’。一个果子最低都是七八斤,结上十个果就是七八十斤了,一亩地里面就算有十五六棵挂果都比种玉米划算。”洛本卓乡金满村武装干事孔邓光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。“所以老百姓有信心,我们村干部也有信心把香橼种好。”在云遮雾绕的香橼示范基地里,孔邓光不时跟朱倍志讨论起给香橼树修枝打杈的细节。

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按照“定向培养+精准就业”帮扶思路,云南国际先后选送2批次共10名贫困学生分别到上海、江西的电力学校进行定向培养。目前,第二批定向培养的5名金满籍学生也已毕业,朱倍志积极对接公司安排培训后,5人已进入公司内部所属单位正式上岗,金满村估机安组村民捌光珍的女儿碧针芳就是其中之一。

“扣除相关费用后有4000多元的收入,她能找到自己的工作,我很高兴,真的很感谢他们的帮助。”捌光珍说。每隔一段时间,朱倍志都要走访定向培养学生家庭,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,而这些孩子每当回到村里,也会去看望朱倍志他们。“这些孩子回来后,感觉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跟以前不一样了,口才都比我们好了!非常懂得感恩,这是我们比较欣慰的。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,走得更高更远。”说起通过帮扶实现就业的金满籍学生,朱倍志满脸欣喜。

如何让群众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是朱倍志一直思考的,根据公司推出的“光伏除草+劳务承包”模式,他帮助金满村成功承接省内多个光伏电站的除草业务。依托这一项目,公司组织村民成立“光伏除草队”,承担电站运维除草工作,既满足了光伏产业的维护需求,又让村民通过简单劳动获得可观收入。截至目前,金满村累计承接光伏电站除草业务总费用达170万元;直接带动50余人就业,帮助村民增加务工收入90余万元,村集体经济增收24万元。

“每年需要总用工在100—120人左右。先把他们带出去以后,把技术学好,未来就有信心对接其他业务了。”朱倍志说,希望村里的劳务公司越做越大,能有更多的本村甚至周边村子的村民加入进来,培养一批素质高、技术好的农民工。

朱倍志是广东人,有13年入伍经历,这让他养成了扎实、肯干的工作作风,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,他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,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,2024年6月,朱倍志驻村满两年,村“两委”向组织提出申请,让他继续留下来。

“他工作比较热情、认真、扎实,虽然语言沟通上有些困难,但是他很有耐心,跟小孩子、老人都谈得来。”洛本卓白族乡金满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沈光干说。

“要是他走了,我们的香橼又卖不出去了!”村民波尤华最担心的是香橼的销路。

“其实对于家庭来说,我更希望回去。但是在跟村干部和村民们交流的过程中,感觉到自己还有好多工作没有完成,又不放心走了,在去和留之间有过矛盾,但是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了。”选择留下来的朱倍志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帮扶、产业帮扶、就业帮扶、乡村建设与治理,助推金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

驻村近三年,朱倍志克服对家人的思念,努力融入当地干部群众当中,学习当地民族语言,从最初的听不懂一句当地民族语言,到现在能够听懂简单的用语。每天与群众打交道,耐心倾听群众的想法,带领村干部解决群众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,在这个过程中,朱倍志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。

“村民们提出的问题,有时候看起来是件小事,但是要解决起来也不轻松。每当实实在在地帮他们处理之后,看到他们眼里的那种信任,以及他们由衷的一个微笑,我就觉得很开心、很有成就感,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。”

如今,通过定点帮扶,金满村外出务工群众从最初的30%~40%提高到70%,110余人在州外、省内外务工;超过150名金满籍学生受到资助完成高中、职中以及大学学业,村里有了本科生;“映山红”助学项目,解决了金满小学学生的校服、被褥、运动鞋等物资;香橼销路也已对接通畅;家家户户的庭院、入户道路都安装了安全防护围栏;村里还有了垃圾收集转运中心;党组织活动场所得以提升改造。说到未来的金满村,朱倍志更希望村民们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。

“我希望金满村的村民都能够积极向上、乐观,内生动力比较强,只要大家不断地努力,我相信金满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。”对于金满村的发展,朱倍志很有信心。


金满村入口处,一个凉亭四周盛开着紫色、红色的叶子花,伸到亭外的花枝,雨后更显鲜艳,正如雨后的金满村,充满蓬勃生机。


泸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陈兰 余波华 邬跃弘

通讯员 董春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