怒江·奋进70年 |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泸水新篇章

知·泸水
浏览量

头图

微信图片_20240612220523.jpg

图片

6月12日,怒江州举行“感恩奋进七十载 同心筑梦新怒江”系列新闻发布会泸水市专场发布会。

泸水市委常委、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范斌围绕怒江州成立70周年以来,泸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变化作了介绍。

泸水市于1954年从保山专区划归怒江州,2016年撤县设市。70年来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,泸水各族人民团结一心、自强不息,始终牢记党的关心关怀,永远听党话、衷心感党恩、坚定跟党走,短短几十年创造了跨越千年的发展奇迹,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的难题,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的大事,书写了由封闭走向开放、由落后走向进步、由贫困走向小康的辉煌篇章。

图片

建州初期,泸水为单一的农耕经济,经济基础非常薄弱,195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只有95万元,固定资产投资只有32万元。

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首破“两个百亿”大关。地区生产总值增至100.1亿元,较1954年翻了13番,年均增长14.3%;固定资产投资增至102.5亿元,较1954年翻了15番,年均增长16.2%。规上工业总产值从30万元增加到42.36亿元,较1954年翻了14番,年均增长14.8%;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1万元增加到3.12亿元,较1954年翻了11番,年均增长12.2%。

图片

泸水城区全景

2023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排名全省80位,在怒江四县(市)中率先步入第二梯队。今天的泸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,处处充满生机,发展活力越来越足。

图片

建州初期,泸水市大部分群众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末期,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,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。通过不懈奋斗,建成18个安置点,3.03万人“挪穷窝”“斩穷根”;7.31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,绝对贫困和区域性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,创造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泸水奇迹。

图片

中共泸水市委被评为“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

2023年,全市所有村(社区)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以上。其中,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。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和稳步小康的历史性跨越。今天的泸水脱贫成果日益巩固,乡村振兴全面推进,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正逐步变成现实。

图片

建州初期,泸水主要以人马驿道为主,没有一段柏油路,没有一座安全性能高的永久性汽车大桥,绝大多数行政村没有通公路。

图片

怒江美丽公路

图片

保泸高速公路

通过不懈奋斗,美丽公路、怒江大道、保泸高速建成通车。中交怒江连心桥、怒江通达桥等9座大桥跨江连山,新改建农村公路1140公里,总里程达2700公里,交通瓶颈制约逐步消除。

图片

发展中的怒江

怒江新城拔地而起,美丽乡村加快建设,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“厕所革命”大力推进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.77平方公里,绿地率39.08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.79平方米,已入选省级“绿美城市”。

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级技术评估,成功创建“省级卫生城市”,被命名为“云南省美丽县城”。今天的泸水热值、魅力值持续攀升,展现出每天都在变化,每时都在进步的泸水印象。

图片

建州初期,泸水市仍然以刀耕火种、木棍点种等方式开展耕作,产业结构单一。

图片

粒述咖啡庄园观景台

通过不懈奋斗,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54年的3:1:1调整到2023年1:2:3。5万亩精品咖啡全产业链稳步推进,20.65万亩草果提质增效,首批“10万头高黎贡山猪直供”启运上海。云南白药、万达酒店等名优企业落户泸水。片马口岸功能提质升级,边境贸易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,边民互市建成投运。

建成220千伏变电站3座、中小水电站29座、光伏电站5个,全市发电总装机66.81万千瓦。老窝硅工业园区、怒江香料产业园区投入使用。

图片

小沙坝国家4A级景区

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,3A级景区3个。古炭河村入选云南最美乡愁旅游胜地。美丽公路文旅融合发展实践入选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优秀案例。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387.81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3.62亿元。今天的泸水资源优势已转化为产业优势、经济优势、生态优势,绿色发展的道路也越走越宽。

图片

建州初期,泸水社会教育程度低,医疗卫生能力有限,基础设施建设薄弱。

图片

中交泸水希望学校建成运营

通过不懈奋斗,全市教育、医疗、就业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。完成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198个,率先在全省实现“一村一幼”目标。中交泸水希望学校建成运营,昆明一中西山学校、曲靖一中、下关一中等名校教育帮扶泸水一中成功签约,每年选派20名学生进行委培。2023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率提升到25.04%。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升到92.91%、90.99%、90.17%。

图片

“传化·安心卫生室”东西部O2O村医赋能项目培训班在泸水举行

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71个,市人民医院建设为“二乙”医院,成功创建“省级健康促进县”。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、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、日间照料中心28个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执行率达107.72%,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%以上。泸水零工市场揭牌运营,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.48%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连续2年保持在6.5万人以上,公益性岗位稳定就业1.38万人以上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.8万元,农民工资性收入在整个收入结构中占比达71%。

图片

泸水新城夜景

今天的泸水社会秩序井然,社会氛围祥和安宁,民众安居乐业,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持续提升,实现持续不断的社会繁荣和民众福祉的全面发展。

图片

泸水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,深入开展“蓝天、碧水、净土”三大保卫战。

图片

泸水森林覆盖率达78.53%,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

全力推进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,深入实施大峡谷环境提升和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。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、天然林保护等各类营造林428.5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78.53%,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1.7个百分点。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%,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%以上,地表水怒江断面水质为Ⅱ类标准,达标率100%。113个国家级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高规格的保护。

图片

泸水市被授予“中国天然氧吧”称号

被授予“中国天然氧吧”称号,成功创建“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”。姚家坪生物多样性科普示范基地被命名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。今天的泸水山清水秀、天蓝地青、生态迷人,已成为怒江最鲜明的底色。

图片

坚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,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,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,密正华、褚玉强2人被表彰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。

图片

片马抗英纪念馆

87个乡(镇)、机关、村(社区)被命名为“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”。片马抗英纪念馆、鲁掌边境派出所风雪丫口维稳防控执勤点被命名为“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”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,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,2023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5%、46.43%,连续4年保持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“双下降”的良好态势。鲁掌镇三河村“8·07”山洪灾害避险案例获国家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。

图片

泸水市公安局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

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前列。今天的泸水党群上下一心,社会和谐稳定,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安逸,幸福指数、满意指数和安全指数越来越高。

7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:

党的领导是泸水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、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。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泸水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,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。70年栉风沐雨,70年波澜壮阔,70年春华秋实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将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,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紧围绕省委“3815”战略发展目标、州委“三步走”奋斗目标和市委“三个阶段”具体任务,大力发展资源经济、口岸经济、园区经济,因地制宜念好“山水经”、打好“生态牌”、做好“边文章”。努力实现边民富、边关美、边境稳、边防固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泸水新篇章。

海报设计:杨莎莎

来源:怒江传媒


编辑:陈 磊

责编:陈剑梅

监审:李学玺

总监审:叶鹤平

投稿邮箱:xcbls@126.com